「皎皎白驹,在彼空谷。生刍一束,其人如玉。毋金玉尔音,而有遐心。」

——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之什·白驹》

在投行实习跑路的时候,我给带教老师发了一封辞职邮件,邮件的最后附上了这样一句莫名其妙的话,感觉好像有些不合时宜地反客为主。

当时我为什么要加这么一句话,已经不得而知。我只记得老师好像很喜欢中文经典,他在出差时常常会带上一本《诗经》。我读书时也喜欢古诗古文,但基本没有主动去扩展阅读,真当我拿起《诗经》《论语》甚至是《山海经》时,读不上两章就连连劝退,真可谓是“叶公好龙”。

我发现自己有时真的很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。

其实我并不特别讨厌投行的高压工作,我只是担心结果会与我的付出不成回报;我也并不专为了学习而辞职,我只是想找寻一个更有利于我日后找工作的实习。

可我还是在邮件中写道:这样高压的工作不利于我即将到来的考试,所以想暂时休息一会儿;我未来一段时间也不会再找别的实习机会。

后来的事我也提过很多遍了,我偶然到信托公司实习,并且特别喜欢上那种状态;然后因为要开题而依依不舍地离开,然后秋招,最后到我现在的公司上班。


我从前的人生中,好像经常使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借口来麻痹自己,也经常做一些漫无目的的努力来逃避现实。

我困溺于当下的工作。从入职半年后开始,转行的想法就一直在我脑海中浮沉,但我久久没有踏出第一步。从一开始的“想要积攒一些工作经验”,到后来的“等我考完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”,再到“等我做完手术”,到现在的“大环境不好”,已经生长出无数的理由来束缚住我。有时候我会想自己为什么无法作出决断,最终的理由往往会归于“我没有足够的试错成本”,以及“沉没成本太高”。拖延至今,大环境竟然已经真的不容许我们再有试错的机会,然而,我所在的行业,可能也不在允许我逍遥散漫多久了。

我沉湎于虚妄的拼搏。好像从小开始,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就被上紧了发条,命运的只允许我们在千军万马中拼杀,最后竟成为一颗小小的螺丝钉。小时候我听过最多的话就是“努力对得起自己”,考试前我听过最多的话就是“多考一分,干掉千人”。于是当我面对困难不知所措时,我自认为最好的选择就是去“努力”,尽管这努力并不能改善我当时的处境,但它所带来的其他方面的回报,却可以给我虚假而真实的成就感,让我感到满足,感觉好像能够做得更好。也正式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,我才考了研究生、学了CPA、学了一些所谓的编程技巧。有些努力不能说是一无所获,只能说,它只是一种“相对稳妥”的进步,但却不能改变我面对困难的怯懦,没有办法辅导我的人生作出重要的选择。

我受缚于遥远的记忆。在知乎问题“总是怀念小时候,想回到小时候无法自拔怎么办?”下,我回答道:“有时候猛然想起一些犄角旮旯的新鲜回忆,总会觉得非常温馨,又非常怅然若失,好像心脏也跟着紧张了两秒,接着又堕入空虚。”这确是我的实感。就连标题的“白驹”,也是我高中试图早恋时偶然学来的诗句,它刻印在我记忆深处绝非仅是词句优美,应该是因为能够带我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记忆吧。现在想来,经常被死去的记忆攻击,大概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体现。


如今,我已经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局限性,我并不是要摒弃从前的自己,那毕竟也是我灵魂的碎片,我只是想,能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,过得再勇敢一些。

从我写下“白驹”两个字之后,这篇日记搁置了有一个月之久,现在我想写的内容,跟当时已经是天壤之别。我记不清之前构思的内容和结构,只能从心而言,乱写一通。我只记得当时我处于一种十分悲观抑郁的情绪之中,已经到了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的地步,好想把内心的情绪一吐为快,却又无从下笔。

至今,我好像已经找到了一些排解的方法。我从前总觉得自己喜欢幽僻宁静的地方,但那好像更容易催生忧郁;最近的几个周末我常常去周边新开的城北万象汇,虽不及新街口那般繁华,但也熙熙攘攘充满人气,能让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;我也偶尔去长江边上,看着往来的游轮,看着散步的游客,心里默诵着苏东坡的赤壁赋,让思绪被江风浸透,将浮躁滤掉一些。

最能使我心情归于平静的方法还是写日记,每当我绞尽脑汁憋出一篇长度足够的日记时,回头一读,竟然再也没有那些忧郁烦躁的思绪。当然,这并不一定是词句带来的沉淀,反而更有可能是我沉淀之后才能有心思继续完成日记吧,所谓因果倒置,在这里也是内生性之一了。

皎皎白驹,在彼空谷。生刍一束,其人如玉。

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。